银河登录入口welcome-银河电子游戏官方网站入口

长江中下游水稻“防汛减灾”技术指导措施
2020.07.28  浏览量:631  作者:梅文祥
  

从6月上旬开始,长江中下游陆续入梅,今年的梅雨季节较往年偏早、偏长,降水强度分布不均匀,有些地区遭遇持续大到暴雨袭击,引发阶段性洪涝灾害,农田渍涝较重。为有效应对灾情,减轻灾害损失,现就近期水稻生产提出四点抗灾技术指导措施:

一、尽快排水、除渍、扶苗

(一)排水:清理田间厢沟+围沟+腰沟(简称三沟)和田外沟渠,确保强降水天气导致的受淹稻田能尽快将水排走,恢复根系生长。在高温烈日情况下,不能一次性将水排干,必须保留1-3厘米的水层。连续阴雨天气,可一次性排干。

(二)除渍:水稻叶面在水下长时间的浸泡,引起淤泥聚集,显著降低叶面光合面积和光合能力,可在退水时,随退水涝去漂浮物,或者用竹篙来回晃动秧苗,洗净茎叶的泥沙,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,防止泥打沙压伤害植株。

(三)扶苗:对倒伏的稻株,要尽量扶正,能扶尽扶。

二、科学田间管理

(一)早稻:早稻目前处于抽穗灌浆尾期,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。在灌浆乳熟期受涝时间过长,容易造成中下部叶片枯萎,谷粒变黑,部分谷粒发芽,千粒重降低,对产量影响较大。可在排好水的同时,在灾后晴天,叶面喷施含腐殖酸的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,并根据天气和成熟情况,抢晴收割,防止穗上发芽,造成产量损失。

(二)中稻;中稻大部分正处于分蘖期,即将进入分蘖盛期,要根据天气,先做到及早排水,恢复根系和叶片功能后,再做到寸水分蘖。分蘖期对营养需求旺盛,可根叶同补,每亩喷施水白金水溶肥(20-20-20)500倍液1~2次和田间撒施百倍邦海藻水稻肥15~20斤,以恢复和增强秧苗根系的活力和植株的抗逆性。

(三)晚稻:根据早稻成熟收获时间,合理安排播种育秧期。育秧碰到洪涝灾害时,在抢排积水时要适当保持浅水层,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青枯死苗。为避免因早稻受淹,造成腾茬推迟,晚稻秧龄过长、叶片徒长,可适时喷施多效唑控苗促壮,早稻收获后,抢时栽插。已栽晚稻由于田间肥水被冲走,土壤养分流失较多,需要每亩追施百倍邦海藻水稻肥(23-10-13)15~20斤或稳定性氮(26-0-0)15~20斤,帮助幼苗恢复生长。

三、强化病虫防治

洪涝后,植株生理活动发生紊乱,造成机械损伤较多,日间易形成高温多湿的小气候,禾苗抗病能力大大降低,加上病菌随水到处传播,极易引起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细菌性褐条病等病害的流行。防止“灾后病”的措施:

一是坚持合理肥水。力求排灌分家,防止串灌串排,做到浅水勤灌,适当控制氮肥,注意增施磷、钾肥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

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。对初出现白叶枯病、细菌性褐条病、纹枯病、稻瘟病的田块,立即用叶枯唑、春雷霉素、醚菌酯、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、稻瘟灵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
强降雨通常会导致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二化螟迁飞,对中稻、晚稻产生危害情况,应及时防控,虫口夺粮,可使用杀虫单、氯虫苯甲酰胺、吡虫啉、噻虫嗪、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。

要求喷药均匀周到,打足所需药液,交替使用农药,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用药次数。同时注意加强药后检查,及时进行补治,以控制病害发展,确保防治效果。

四、灾后补种改种

针对晚稻秧苗损毁较多的地方,一边要积极组织秧苗调运,一边要及时翻耕整田,针对秧苗不足的,采用早稻品种“翻秋”直播。

退水后的中稻田,若早晨植株叶片有“吐水”现象,根部有白根发生,表明植株仍有生机,可养根保叶,恢复生长;

若植株叶片确已“淹死”而失去功能,但根系仍有活力,可及时割苗蓄留稻桩作再生稻;

对淹水绝收的可赶在7月25日前早翻秋;

7月25日后因灾绝收的田块,可选择适宜的旱作品种实行“水改旱”,如生育期短的玉米、绿豆、红薯、荞麦等秋杂粮,或者萝卜等蔬菜品种。